


产后知识
【概要描述】产妇急症:产后大出血、高热、抽搐、急腹症。产后出血时,必须观察产妇的面色、精神及测量生命体征,估计出血量,并保留卫生垫或阴道排除物(送医院检验)。
产后知识
【概要描述】产妇急症:产后大出血、高热、抽搐、急腹症。产后出血时,必须观察产妇的面色、精神及测量生命体征,估计出血量,并保留卫生垫或阴道排除物(送医院检验)。
- 分类:产后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0-01-15 16:48
- 访问量:0
常见问题护理
产妇急症
产妇急症:产后大出血、高热、抽搐、急腹症。
产后出血时,必须观察产妇的面色、精神及测量生命体征,估计出血量,并保留卫生垫或阴道排除物(送医院检验)。
低血压或跌倒
体位性低血压或跌倒
1、产妇起床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快,先慢慢在床上起身,稍坐片刻再起身;
2、如厕时有人陪护,如厕后需慢慢起身,防止产后虚脱而导致跌倒;
异常恶露
产后脱落的子宫内膜、血液、坏死组织等从阴道排出,称为恶露。产后4-5天内多为红色血性恶露,1周后逐渐转为淡红色浆液性恶露,2周后转变为白色恶露,4-6周逐渐干净。如果恶露持续时间延长,有臭味,或子宫收缩不佳,可能是有部分胎膜或胎盘残留在子宫中,也可能是宫腔感染引起。
产后便秘
由于分娩时盆腔肌肉及肛门周围肌过分紧张;产后外阴疼痛或因痔疮痛而不敢大便;加上产后卧床时间多,活动减少,腹壁松弛,进食少渣食物等,易发生产后便秘。多下床运动,多吃蔬菜水果,必要时可用缓泻剂。
产后汗多
产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,排出大量汗液,以夜间睡眠及初醒时更为明显,与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。采用益气敛汗的调理。中医认为,产妇刚生产后元气亏虚是气虚不能固表。
产后失眠
由于母亲分娩、育儿的劳累,伤口疼痛及其他家庭、社会因素等会导致产妇晚上辗转反侧,久不能入眠。一般可以给予睡前足浴,牛奶或温热饮,中医还可采用养血安神的调理。
产后腰腿酸疼
原因:产后休息不当,过早持久站立或端坐,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的韧带不能恢复,造成劳损。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,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,妨碍骶髂关节的正常运动。
产褥期要注意休息,增加营养,勿过早久站、长时间端坐、过早负重劳动。产褥期注意保暖,适当进行产后恢复操练习,可有效防止产后腰腿痛。
乳房护理
乳头皲裂
主要是由于婴儿吸吮时含接姿势不正确所引起,孕期用肥皂或酒精擦洗乳头也容易引起皲裂。皲裂发生后仍应继续坚持喂哺,但要注意纠正婴儿不正确的含接姿势。先给孩子喂哺破损或皲裂较轻一侧,再喂另一侧。喂完后挤一滴乳(或鱼肝油)涂在乳头或乳晕上,暴露于空气中晾干,能促使破裂处愈合。
奶胀或乳房胀痛
1、尽早哺乳,促进乳汁畅流。
2、哺乳前热敷乳房,使乳腺管通畅。但在两次哺乳之间可以冷敷乳房以减少局部充血、肿胀。
3、按摩乳房,促进乳汁排出,使乳腺管通畅,减轻疼痛。用生面饼乳房也可促进乳腺管通畅,减轻疼痛。
4、佩戴乳罩,扶托乳房,减少胀痛。
急性乳腺炎
哺乳期细菌进入乳腺,可引起乳腺炎症。发病时可出现畏寒、发热、患侧乳房肿胀、疼痛,多为跳痛、胀痛。感染灶常局限于一侧乳房的某一象限,该处皮肤发红,有明显肿块,质硬触痛,常伴同侧的腋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。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加。乳腺炎并非乳腺管内的发炎,可以继续哺乳。用胸罩将乳房托起,尽量使乳汁排空。局部冷敷,必要时按医嘱用抗生素。
子宫与阴道护理
产后如何避孕
在恢复性生活的同时,就应采取避孕措施,因为最早恢复排卵可发生在产后6周。
产后避孕的特点:此时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低,阴道分泌物少,较为干燥,性欲偏低,性生活频率亦低。避孕方法的选择应以不影响乳汁分泌的质和量为前提。
哺乳期适宜的避孕方法有:
长期稳定措施:宫内节育器、皮下埋植(避孕效果5年以上)
短期有效措施:阴道药环、狄波普维拉(避孕效果3个月~1年)
临时避孕措施:避孕套、杀精剂(栓、胶冻)(每次性交都要使用)
产后性生活
产后42天检查未发现异常者,可恢复性生活。但如果产后检查发现恶露未净,会阴伤口有触痛,硬结,子宫偏大偏软,复旧欠佳时,应暂缓性生活。
产后宫缩痛
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引起下腹疼痛,称产后宫缩痛。常发生于产后1-2天,于产后3-4天逐渐减轻。经产妇较初产妇明显。
1) 正常情况下的产后子宫收缩痛产妇都能耐受,并因持续时间短,故无需处理。
2) 若因宫腔内胎盘、胎膜等残留造成异常宫缩痛且恶露量多、持续时间长时,因及时就医。
3) 若宫缩痛造成产妇不能休息和睡眠,可根据医嘱服用止痛片,或消炎痛栓剂肛塞。
哺乳期如何用药
哺乳期的妈妈需要用药时,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-乳汁屏障转运到乳汁中,如果连续通过乳汁摄取药物,可能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和危害,尤其是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、肾脏排泄功能还没有完善,缺少与代谢相关的酶,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,容易产生毒性作用,对哺乳期的用药妈妈们要非常注意。
产后发热
产后24小时内,产妇体温可略有升高,但不超过38°C,可能与分娩消耗等原因有关。产后产妇体温>38.5°C,称为产后发热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